一文读懂“强村公司”

发布时间:2025-11-01 13:26:26

字号:


一文读懂“强村公司”:强村公司运营实操手册


告别“有资源无产业”的困境,强村公司让乡村资源真正“活”起来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整村运营的实践中,一个核心问题一直困扰着各方:乡村到底应该由谁来运营?村委会既要管行政,又要抓经济,结果往往是两头都不讨好。村民们守着良好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个问题有了探索性的答案强村公司。那么,为什么是强村公司?它凭什么能够胜任乡村运营的重任?


图片6.png


01 定义:强村公司到底是什么?

  在乡村振兴的制度创新谱系中,强村公司代表着一种深刻的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学理层面界定强村公司定义是指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独资、控股或参股等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市场化机制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最终服务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多重理论内涵:其一,产权结构的混合化创新。强村公司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主体的混合所有制架构,在保持集体资产最终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经营权的专业化分离。其二,治理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强村公司建立了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浙江省金华市某区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原则上为35人,且兼职村干部不得领取薪酬,从制度上防范了治理风险。其三,经营目标的双重化取向。强村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其本质是一种社会企业。这一特征在利润分配机制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多地实践均要求公司将一定比例收益用于乡村公益事业与低收入群体帮扶。从制度创新的视角看,强村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三个分离

· 政经分离:将经济经营职能从村委会的行政管理职能中剥离,使村级组织各司其职;

· 资管分离:在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经营权的专业化运作;

· 权责分离:通过公司制架构,明确各方权责边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设计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乡村发展的行政化陷阱,为乡村资源的价值实现开辟了市场化通路。简单来说,强村公司就是:“村集体办的、按市场规矩办事的、目标是带着全村一起赚钱的专业运营公司。”一个生动的比喻:村委会好比社区的物业公司,主要负责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治安调解等行政和治理职能。强村公司则好比社区的资产运营公司,专门负责把社区的商铺、停车场、公共空间等资源盘活经营,创造经济收益。两者角色不同,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强村公司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村委会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擅长也不便从事市场经营的痛点。正如相关文件所指出的,强村公司的本质,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乡村资源转化为市场化资本,将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化股民,将行政化管理转化为专业化运营。”强村公司因而成为连接政府与市场、集体与个体、传统与现代的关键性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载体和机制保障。

图片7.png


02 为什么是强村公司?破解乡村运营的三大困境

  困境一:行政思维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传统的村委会作为行政组织,其思维方式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存在天然隔阂。村干部既要处理村级事务,又要负责经济发展,结果往往是样样管,样样松。强村公司的破局之道: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从“行政思维”到“市场思维”的转变。强村公司依照《公司法》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

  困境二:资源分散与规模效应的矛盾乡村资源往往分散在各家各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单个农户面对大市场,议价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农户各自为战,优质的农产品形不成品牌,卖不出价钱。强村公司的破局之道: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从“分散经营”到“抱团发展”的升级。在韶关市某村,强村公司对全村资源开展地毯式盘查,建立详细资源台账,通过土地流转引入社会资本,将闲置山地打造成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

  困境三:短期政策与长期发展的脱节乡村发展往往受政策周期影响,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项目随着干部调动而人走政息的现象时有发生。干部一换,规划重来的现象并不少见。缺乏持续的经营主体,导致乡村发展缺乏连续性。强村公司的破局之道: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从“短期行为”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强村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能够制定长远发展规划,避免因人事变动而影响发展连续性。


03强村公司的底层逻辑:四个转变重构乡村运营体系

  强村公司能够成功运营乡村,背后有着深刻的底层逻辑,可以概括为四个根本性转变:

身份转变:从管理者经营者村委会负责村庄管理,强村公司专注资产经营,实现了政经分离这就好比一个是物业公司,负责小区管理;一个是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资产增值。各司其职,专业分工。

资源转变:从沉睡资产活化资本强村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将乡村的闲置房屋、土地、生态资源等沉睡资产转化为能够产生收益的活化资本。在贵州松桃县某镇,强村公司盘活安置点、后硐养牛场等部分闲置资产,使其重新产生经济效益。

动力转变:从外部输血自我造血强村公司通过市场化运营,为村集体创造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减少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在南部某市,强村公司利润返还机制让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24年利润返还达9800多万元,实现了从输血造血的转变。

模式转变:从分散经营系统运营强村公司对全村资源进行系统规划、整体运营,避免了单打独斗、零敲碎打的发展模式。佛山市某区明确了强村公司的五种经营类型:社会服务型、资产经营型、订单生产型、产品流通型、工程承揽型,构建了多元化的业务体系。


04强村公司的操作路径:五步走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步:资源盘点——摸清家底成立强村公司的第一步是全面盘点村内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房屋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建立详细的资源台账。具体做法:

· 开展资源普查,建立资源地图

· 识别闲置资源和低效利用资源

· 评估资源价值和开发潜力

第二步:模式选择——因地制宜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主要模式:

· 村集体独资模式:适合资源条件较好、有一定经营能力的村庄

· 村企合作模式:村集体以资源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管理入股

· 多村抱团模式:多个村庄联合,实现规模效应

· 国资引领模式:与国有企业合作,借力发展

第三步:公司设立——规范注册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完成公司注册登记。关键环节:

· 制定公司章程,明确股权结构

· 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明确盈利分配方案

第四步:业务拓展——多元经营根据自身优势,拓展多元化业务,避免单一化经营。业务方向:

· 资产经营:闲置资产租赁、物业管理

· 产业开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

· 社会服务:劳务输出、工程承揽

· 数字电商: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

第五步:机制建设——长效发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核心机制:

· 利益分配机制:明确村集体、村民、管理团队的利益分配比例

· 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

· 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

· 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监督和业务监督


附表:(强村公司五步走操作路径总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8.png




05强村公司的成功要素:从优秀到卓越的四个关键

清晰的定位:强村公司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

  佛山某区指引明确,强村公司在设立之前应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本村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及市场需求,明确公司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合理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

  江西某区要求所有强村公司必须设立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填补治理空白。浙江金华市某区规定,董事会、监事会人数根据公司经营业务需要设立,原则上35人。

有效的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对强村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江西某区首次提出税收地方留存全额奖补”“村民集资借款”“财政贴息贷款等组合政策。某市通过乡村振兴贷、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等方式,让巨额资金精准滴灌田间地头。

创新的经营理念:强村公司要有创新的经营理念,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中山市沙溪某村乘着体育+文旅的东风,将篮球比赛与文艺汇演、非遗表演、服装走秀结合,打造出全链条文旅生态链。


06强村公司的挑战与对策:发展路上的智慧应对

人才短缺的破解之道

问题: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稀缺。

对策:创新实行村委国企双向交流,选派村委干部到区属国企交流学习,同时安排国资国企工作人员变身乡村CEO,扎根乡村大展身手。

资金不足的破解之道

问题:资产规模小、抵押物有限,融资困难。

对策: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社会资本合作等。

经营能力不足的破解之道

问题:经营模式单一、市场化转型滞后。

对策:加强培训指导,引进专业机构,建立合作联盟,提升经营能力。

  强村公司之所以能够胜任乡村运营的重任,是因为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发展的四个核心问题:运营主体问题、资源转化问题、动力机制问题和商业模式问题。

乡村振兴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场需要专业运营的长期事业。强村公司作为乡村振兴的专业运营主体,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乡村资源,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乡村运营,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正在全国各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行政思维”到“市场运营”,从“分散经营”到“系统运营”,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强村公司的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发展路径。

(作者:中国新农经济智库研究团队,原创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